为什么你的听力那么容易受到噪声的影响?
长期接触噪声刺激,人的内耳会发生病理性损害,可造成职业性听力下降,也就是职业噪声病,长期接触噪声后的表现个体差异很大,基本症状是耳鸣、听力下降、头疼、头晕,及神经、心血管、内分泌和消化系统的症状。
噪声损伤的影响因素
1、个体易感性
在相同环境下,同龄人群中10%地噪声敏感,25%对噪声最不敏感,个人体质差异可能与遗传、耳部结构、心理因素等有关。年轻人性别相近,老年人男比女易感,年龄越大损害越严重。
2、噪声强度
噪声强度越大,听力损伤越重、越快,噪声听力下降的发病率随噪声强度的增加呈指数增长,如噪声强度达到55dB强度一般无听力损伤,65dB约10%产生听力损伤。130dB以上可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伤。
3、噪声频谱特性
噪声强度相同时,高频噪声比低频噪声对听力影响要重;窄带噪声和纯音噪声对听力影响要大;脉冲噪声比稳态噪声危害大。突然出现的噪声比慢慢出现的噪声对听力损害要大。
4、暴露方式
持续暴露比间接暴露损伤要重,暴露8小时产生暂时性阈移临界强度75dB,2小时临界强度85dB。工龄越长损失越重。长期坚持取防护措施可大大减轻噪声操伤。
5、体内因素的影响
与体内神经内分泌的改变、高血压、脂代谢异常、镁缺乏、铁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
6、原有听力损害及耳病
多数内耳病变对噪声更敏感,伴有进行生听力下降者应避免进入噪声车间工作。中耳传音机构存在病变,可减少进入内耳的能量,从而减轻噪声对内耳的损伤,但中耳肌瘫痪时,反而使内耳更易损伤。
噪声性听力损伤的防治
1、这是根本办法,由机械设备、生产工艺入手多方面,采取措施、清除声源,降低声强,限制声传播,隔声,吸声,防震等,制定噪声卫生标准,噪声允许标准90dB或85dB(A),每日工作8小时(暂时性阈移恢复要16小时)。
2、个人防护
为减少声损伤有效措施,特别是噪声控制未能达标时更为重要。防护用具:耳塞、耳罩、隔声帽。80dB应用耳塞,90dB应用耳罩等防护。紧急情况下应用棉花等软物或小手指堵塞耳朵,爆炸发生来不及躲避,应就地背向爆炸源卧倒,张口呼吸,减少受伤程度。
3、卫生监督
就业前检查听力,神经性听力障者最好不录用,接触噪声者定期检测听力,及时发现早做处理。工厂应定期检测工作环境控制噪声。加强对爆炸物、高压容器和易燃易爆物的管理,消除各类爆炸事故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