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听觉系统会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生变化。一些耳科疾病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也比青年人高。不管是外耳、中耳还是内耳,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这些部位功能的退化,会导致老年人的听力进一步减退,出现老年性聋。
Otte等人及Suzuka和Schuknecht曾报道了年龄与神经节细胞缺失的关系。神经组织病理学研究显示,与年龄相关的神经节细胞缺失主要发生在耳蜗基底部。听神经纤维平均数量减少也与年龄变化有关。Crowe等人的研究数据显示神经纤维数量的减少在耳蜗基底部10mm内最为显著。还有研究发现,当耳蜗的一周或全部神经纤维都减少时,毛细胞可能并未出现严重的缺失。神经节细胞缺失的数量及位置与听阈之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言语识别能力与螺旋神经节细胞数量有一定的关系,但其变异范围很大。Schuknecht提出了几种老年性聋的类型,它们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对应着特定的听力学检查结果。
感音型老年聋
从组织学和临床表现上很难将感音型老年聋与声损伤区分开来。在这种类型中,毛细胞缺失主要发生在耳蜗底部最末端,一般为毛细胞和支持细胞同时缺失,病变很少涉及耳蜗的言语频率分布区。
神经型老年聋
神经型老年聋患者内耳系统最常见的病理学改变是神经细胞的减少。神经型老年聋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只有当神经细胞数量下降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听力损失。Schukencht和Gacek报道,尽管这一型病人的纯音听阈差别很大,但是只有当90%的神经细胞均出现缺失时,才会影响听力。缺失的部位很弥散,耳蜗各转均可发生,且神经元几乎完全变性。外周神经细胞缺失常伴有耳蜗腹核和背核神经元数量的减少。
血管纹型老年聋
这一型的特征是血管纹萎缩(血管纹组织和细胞均出现萎缩),多见于耳蜗顶转和中转。听力图一般为平坦型、轻度至中度感音神经性聋。
耳蜗传音老年聋
耳蜗传音型老年聋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组织学改变表现为轻度的神经细胞和毛细胞缺失,部分血管纹萎缩。
混合型和中间型老年聋
混合型老年聋同时具备以上四型中的两型或两型以上的特征,因此这一型的听力曲线各种各样。例如,感音型和血管纹型老年聋混合时,可表现为平坦型加高频陡降型听力损失,而感音型和耳蜗传音型混合时则表现为斜坡下降加高频陡降型听力损失。Schuknecht和Grcek还提出了一种未确定型老年聋,表现为耳蜗的亚显微结构改变,听力图主要表现为平坦型或轻度斜坡下降型,病理变化多种多样。